五四青年節(jié)那天,也正是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發(fā)表了《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的演講。演講擲地有聲,然而在這樣重要的場合,林校長把鴻鵠的讀音念錯了,將“鴻鵠(hú)”讀成了“鴻浩(hào)”。網(wǎng)友沸騰了,覺得小學生都會,北大校長卻讀錯了,還是在建校紀念的日子。
校長在網(wǎng)絡上發(fā)表了一份致歉信,解釋了因為文革,自己所受基礎知識不扎實的情況,但更重要的是,校長坦承了自己的錯誤,“并不想為自己的無知或失誤辯解,只是想讓你們知道真實的我”。
為了校長這番行為舉止,我肅然起敬。
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總會有做錯的時候,可是能夠坦承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這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智慧。
我們很多問題,都來源于對自己的不足和問題的不承認,不接納。
A對于自己的錯誤總是耿耿于懷,一遍遍去解釋,同事都不太喜歡她,覺得她太擰巴,有時候太抓著小事不放。
B有個孩子,每次孩子犯錯她都很生氣,內(nèi)心里她無法接受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孩子從小自信不足,人際關系不佳。
C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這樣的自己是不配得到好的,有時候就算遇到喜歡的人,也會作天作地要求對方證明是真愛,最后分開。
D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意見,總是想辦法掩飾,身邊的人都很受不了
······
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好像被困在了一個世界里,這個世界要求自己必須完美,不能犯錯,一旦犯錯就會被拋棄被指責被攻擊。所以為了避免懲罰,我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扮作完美的樣子。一旦犯錯,就會感覺很焦慮很痛苦。
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信念,這個信念可能來源于我們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外界不接納自己的錯誤,總是批評指責,只有做好作對的時候,才能被贊賞和關注,才能得到愛。
但是不管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么,成長到18歲以后,我們就都需要往前面看,看到如何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如何走出過去的束縛。
首先,自己要明白,沒有什么是完美的,人物完人,有不完美的地方有犯錯的時候都是正常的。關鍵在于,我們自己如何去看待它們。我們的觀念,才真正導致了我們的行為和生活。
其次,犯錯真的有那么糟糕嗎?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用“糟糕至極”這種錯誤的信念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比如犯錯就會被老板嫌棄炒魷魚,做錯了題目以后可能就考不上大學,孩子犯錯以后就會一事無成···可是事實上,真的有那么糟糕嗎?還是我們的焦慮擔心蒙蔽了自己的判斷呢?就像北大這位校長,他的坦蕩反而讓我對他更加欽佩。
最后,重點放在解決上面,關注自己的成長和改變,而不是犯錯的過去。停止對犯錯耿耿于懷,重點想想如何解決問題吧,這次的經(jīng)歷又給了自己什么樣的啟發(fā)呢?逝者如斯夫,過去無法改變,但是自己在一點點成長,就是莫大喜事。
感謝北大校長以身作則,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東西,這也是教育真正應該傳遞給學子們的東西,接納自己,自信豁達。
本文屬于晨曦心理咨詢中心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助理申請轉(zhuǎn)載并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