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66歲的拾荒老人吳老“火”了。他年輕時辭職下海經商,賺過大錢,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做過各種零工,再淪為拾荒者?,F在靠著自學的曼陀鈴在街頭表演,還教過40幾位學生,吳老卻一分錢都沒有拿。他稱自己是民間草根,水平有限,沒有資格收人家費用??吹竭@樣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當我們到了吳老這個年齡時,我們會在做什么呢?也許很多人無法達到吳老的境界。在這個競爭殘酷的社會中,很多人想著如何賺錢生存,似乎只有錢才能解決生存問題。這樣的想法不能說不對,但也不能說對。從吳老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比錢更加重要的幾樣東西。
吳老的豐富經歷,是他能豁然面對生活困境的原因之一。 我們能否像吳老一樣去經歷那么多生活,去提取人生經驗呢?很多人不能,也許是焦慮情緒,以為失敗的經歷就意味著失敗的人生;也許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但又被現狀束縛著,比如有些人每月要還房貸,還車貸;也許有些人認為只有錢才能解決問題。然而,很多不同的“也許”,結果的行為表現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阻止了自己心靈的成長。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在一家企業(yè)中一步一步往上走,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工作價值,看似成功,但每天又都在抱怨工作內容,身心疲憊。不同的經歷可以讓你體會不一樣的人生,也許它不會幫你帶來更多的金錢,但只要你愿意,它會幫你帶來更美好的人生。
你愿意,意味著你接受。接納自己,接受自己的處境,是從經歷中獲得成長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為什么吳佬的人生看似在走下坡路,處境越來越差,但他卻能越來越有活力呢?因為他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解自己的水平,所以沒有收取學生學習的費用。同時他又知道比起對曼陀鈴一竅不通的學生來說,他又是有能力,有資格可以教他們。這種既能肯定自己,又能清楚看到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的能力,是吳老能保持坦然,坦蕩的內心的原因之一。如果從錢來看,沒資格但卻要去教,或是從能力來看,沒資格覺得不敢教,這兩種情況容易造成內心的沖突,產生糾結,反而影響了純粹的興趣和生活。
很多人一直在講孩子要從小培養(yǎng)興趣,但培養(yǎng)孩子興趣為的是什么?不讓孩子厭學?讓孩子的課余生活更精彩?還是讓孩子以后上大學,找工作更有競爭力?其實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并沒錯。但培養(yǎng)興趣的目的更多的是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從這個角度上看,最好的興趣就是熱愛和堅持。這是錢買不來的能力,買不來的享受。有錢,我們可以過上好生活,但不一定過得了好人生。然而當你擁有比錢更重要這幾樣內容時,好的人生一定可以你過上滿足的生活。
本文屬于晨曦心理咨詢中心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請聯系助理申請轉載并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