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心理咨詢:信任危機

晨曦小編 | 點擊:216 | 2019-02-23 20:18:20
青島心理咨詢師為您解讀好文:
我那么信任你,你居然這么做-----媽媽說
就知道你不信任我---------------------孩子說
孩子在試探這份信任,最終會走出信任的圍欄,經(jīng)歷離開伊甸園的孤獨和缺失,如果幸運,他/她會重新找到失落的信任,回歸自己的心靈。
道德弘揚的大旗下,誠信未能詢喚為意識形態(tài)的底層架構,忘記初心和與使命背道而馳的欲望充斥著社會的每個角落,面對誠信執(zhí)著于戀物式的恐懼,不能泄氣的將這場規(guī)劃的失敗歸咎為資本的運作。而是要從目的回歸到籌劃的主體。
在信息化規(guī)范運作了一個時期后,冗余的流程終于產(chǎn)生了革新的托勒密化,表現(xiàn)為流程內(nèi)的人開始厭倦流程的繁瑣和多此一舉,認為流程影響了效率,于是現(xiàn)在流行的做法是用信任機制縮短流程的節(jié)點和運行時間。
信任是從主體出發(fā)的時刻,而非標語化的要求----正是無條件要求才促成了拜物教的興起。信任并非充實的內(nèi)容而是無條件的形式。
一個嬰兒出生便身帶殘疾
一個青年在走進社會的過程中,得不到家庭的幫助
一個工人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公司還是每況愈下,收入不穩(wěn)定
一個工廠好不容易有些利潤,卻不得不按照地方的稅收大半上交
如此多的不如意,會滋生很多幻想:如果我生在一個自由的國度,擁有富裕幸福的家庭、和健康的身體,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該多好呢!
這份幻想的背后是是對命運不公的憤慨和倔強。這份倔強彰顯著無法兌現(xiàn)的要求。
體會到命運的不公和體會到這個社會沒有誠信,是一樣的心態(tài)。這便是誠信崩塌的原因。因為這種不公平且又無法改變的命運烙在人的心靈深處。在現(xiàn)實中的命運如同伴隨著出生的殘疾一樣,銘刻在自我的誕生處。
誠信起到的作用在心理學上的解釋如下:
個人無法對如此多的不公平和缺陷進行包容,憤世嫉俗的同時其實也包含著對自己討厭:“這個世界有許多不公,我也有許多缺陷”。這時如果外部給予信任,那么這個人會感覺到“有人能包容我的缺陷”,此種感覺能隱喻性的進行治療,使得這種感覺能替代到“我也能包容這個世界的不公平”。此種心理的變化由外部回到了內(nèi)部。這個人看到的一切都是公平和完整的了。
以上是第一層意義,外部的力量整合了心靈的創(chuàng)傷。而且這種力量需要維持,否則就會像那個孩子一樣,信任會被打破。這種外在的信任卻決議一般取決于給予信任的時間。這種信任屬于內(nèi)容的范疇。
從更深刻的意義上說。那個孩子要求的,并非是信任,而是不信任。通過重復的、多次的、不間斷的認識不信任,實質(zhì)是讓自己相信和理解:不信任才是根本的、現(xiàn)實的。而更多的情況是主體拒絕相信“不信任”的真實性。這是強迫癥的本質(zhì):無意識已經(jīng)相信了,意識偏偏拒絕相信,所以無意識才反復的通過行動去演示。
只有主體回到誕生的時刻,認識到“赤裸裸的來”這個現(xiàn)實,將缺陷和命運接受下來,信任才能替代缺陷的位置。而不僅僅用信任掩蓋缺陷。
最后,接受這個社會的不誠信,并不能改變不誠信的事物,僅僅提供一個看待世界的視角,少了盲目的情緒困擾。組織推行誠信機制,雖然實質(zhì)上并不能接受不存在完善組織這個現(xiàn)實,但仍然試探著。就如同那個孩子一樣。

上一篇:人格分裂
下一篇:你的奢侈品是愛馬仕,我的奢侈品是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