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心理咨詢:幻想fantasy或phantasy

晨曦小編 | 點擊:409 | 2018-11-22 19:26:29
青島心理咨詢師為您解讀好文:
幻想fantasy或phantasy
指主體亦出現(xiàn)其中之想象情節(jié);它以多少經(jīng)過防御過程變形的方式形象化一個欲望——以及最終,一個無意識欲望——的實現(xiàn)。
幻想以各種不同形態(tài)呈現(xiàn):有意識幻想或白日夢、分析所發(fā)現(xiàn)作為顯內容底層結構之無意識幻想、原初幻想。
I.德文Phantasie 一詞意指想象,但并非哲學意義上之想象能力(Einbildungskraft),而是想象世界、其內容以及賦予其活力的創(chuàng)造活動(das Phantasieren)。佛洛伊德沿襲了德語中這些不同的用法。
就法文而言,fantasme一詞因精神分析而重新被使用,相較于其德文對應詞,它因此具有更多精神分析的回響。此外,因其廣延較為狹隘,該詞亦未完全對應于德文詞匯。它指某一個別的想象形成,而非幻想世界或一般的想像活動。
丹尼爾·拉嘉許(Daniel Lagache) 提議采用fantaisie一詞的舊義,優(yōu)點在于能同時指稱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產物;但對當代語言意識而言,該詞很難不暗示任意、原創(chuàng)、不嚴肅等細微意義。
Ⅱ.fantasmes(幻想)、fantasmatique(幻想的)這些詞匯難免令人聯(lián)想到想象與現(xiàn)實(知覺)之間的對立。若人們將此對立視為精神分析主要的參考,則必將幻想視為一種純粹錯覺的產物,禁不起對真實的正確領悟。佛洛伊德的某些文章似乎也證實這種導向。在《精神事件二原則論綱》一文中,佛洛伊德將主體——透過知覺系統(tǒng)、現(xiàn)實原則的中介——必須逐漸面對的外在世界,對立于傾向藉由錯覺達到滿足的內在世界。
佛洛伊德發(fā)現(xiàn)幻想在神經(jīng)癥病因中之重要性的方式,亦常在此意義上被論及:雖然佛洛伊德一開始曾認為在分析過程中找出的致病性兒童期場景具有現(xiàn)實性,但在宣告自己“錯誤”的同時——這些場景表面上的物質現(xiàn)實不過是“精神現(xiàn)實”(α)——佛洛伊德應也斷然放棄了這個最初的信念。
然而,在此應強調,“精神現(xiàn)實”一語本身并非純粹是內在世界、心理場域等的同義詞。就它在佛洛伊德著作中最根本的意義而言,指的是這場域中一個異質、抗拒的核心;相對于大部分的精神現(xiàn)象而言,它才是唯一真正“真實的”。“是否應認可無意識欲望(Wünschen)具有現(xiàn)實性?我無法回答。當然,必須否認任何過渡與中介性思想具有現(xiàn)實性。但面對還原到其最終、最真實的表現(xiàn)時,人們不得不說精神現(xiàn)實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形式,不應與物質現(xiàn)實混淆”。
佛洛伊德以及所有精神分析反思的努力,正是在于嘗試說明主體幻想生活之穩(wěn)定性、有效性及相對組織化的特征。在這個面向上,從將關注焦點置于幻想上開始,佛洛伊德即列舉出幻想情節(jié)的一些典型模式,如“家族羅曼史”。他不愿自限于下列兩種想法的對立:一方面認為幻想是偶發(fā)真實事件之記憶的變形衍生物,另一方面則認為幻想本身不具有任何現(xiàn)實性,只是一種用來掩飾欲力動力現(xiàn)實性的想象表現(xiàn)。精神分析找出的典型幻想,促使佛洛伊德假設存有一些超驗于個人體驗并且可能經(jīng)由遺傳所傳遞的無意識圖式:“原初幻想”。
Ⅲ.幻想一詞在精神分析的應用十分廣泛。根據(jù)某些論者,此種廣泛應用可能有以下缺點:使所指涉的形成物之拓撲情境意識、前意識或無意識——變得不明確。
為理解佛洛伊德關于Phantasie(幻想)的觀念,宜區(qū)分一些不同層面:
1.佛洛伊德所謂Phantasien,首先指稱主體所捏造并在清醒狀態(tài)下自我敘述的白日夢、場景、插曲、小說、虛構。在《歇斯底里研究》中,布洛伊爾(Breuer)與佛洛伊德指出此種幻想活動在歇斯底里患者身上出現(xiàn)的頻率與重要性,并將它描述為經(jīng)常是“無意識的”,亦即在,失神狀態(tài)或類催眠狀態(tài)過程中產生。
在《夢的解析》中,佛洛伊德仍基于白日夢模型來描述幻想,將它們分析為妥協(xié)形成物,并指出其結構可模擬于夢的結構。這些幻想或白日夢被次加工所使用。后者是夢工的主要因素,十分近似于警覺活動。
2.佛洛伊德經(jīng)常運用“無意識幻想”一語,但此一詞語并未始終包含明確的后設心理學定位。他有時似乎藉此指稱一種主體沉湎其中,且無論有無反思地意識到之閾下(subliminale)或前意識夢想。在《歇斯底里幻想及其與雙性之關系》一文中,被視為歇斯底里癥狀先兆之“無意識”幻想,被描述了為與白日夢密切相關。
3.依循一條不同的思想路線,則“幻想”顯得與無意識有更密切的關系。在《夢的解析》第七章中,佛洛伊德便將某些與無意識欲望有關、且作為使夢形成之后設心理學過程起點的幻想,定位于無意識層面(就該詞的拓撲論意義而言):通往夢的“途徑”之第一部分:“……是以前行的方式,由無意識場景或幻想伸展入前意識”。
4.因此,盡管佛洛伊德并未如此明確區(qū)分,我們仍可在其著作中區(qū)別幻想的許多層次:意識、閾下、無意識(β)。然而,與其建立這樣一種區(qū)分,佛洛伊德似乎更著重于強調這些不同層面之間的關聯(lián):
a)在夢中被次加工所運用的白日夢想,可能與構成“夢核”的無意識幻想有直接關聯(lián):“分析從夜夢中所發(fā)現(xiàn)的欲望幻想(Wunschphantasien),經(jīng)??勺C實其為兒童期場景的重復與修整;如此,在大多數(shù)的夢中,夢的立面均直接向我們指示出夢的真正核心,后者因與其他材料混和而受到變形”。因此,在夢工中,幻想出現(xiàn)于過程的兩個端點;一方面它與最深層的無意識欲望、與夢的“資本家”有關,而在另一端點,它又出現(xiàn)于次加工中。夢的兩個端點與其中兩個幻想形態(tài)之間,似乎若非吻合,至少內部互通且彼此象征;
b)佛洛伊德認為幻想是一個特別有利的點,在其中可以鮮活地掌握不同精神系統(tǒng)之間的過渡過程:抑制或被抑制物的復返?;孟?ldquo;……緊靠著意識,只要不受到強烈的投資,便一直駐留在那里不受干擾。不過一旦其投資超出一定程度,它們便會被驅逐”;
c)佛洛伊德在賦予幻想最完備的后設心理學定義中,將幻想表面上彼此差距最大的各個面貌連接起來:“它們[幻想]一方面高度組織化、不矛盾,利用意識系統(tǒng)的全部獲利,且我們的判斷難以將之與該系統(tǒng)的形成物區(qū)分;但另一方面,它們又是無意識且無法成為意識。……它們的起源是其命運的決定因素。人們可以將它們比擬為混血人種,這些人大致貌似白人,但他們的有色血統(tǒng)則被些許突兀的特征暴露出來;由于這個原因,他們受到社會的排斥,并且無法享有白人專屬的任何特權”。
因此,佛洛伊德有關幻想的課題,似乎不僅不容許在性質上區(qū)分無意識幻想與意識幻想,而且目標偏重于強調它們之間的類比、密切關系以及過渡:“倒錯患者明顯的意識幻想(在有利的情況下,這些幻想可能轉變?yōu)橛兴I劃的行為),妄想癥患者帶有敵意地投射到他人之上的妄想畏懼,以及我們透過精神分析在歇斯底里患者癥狀背后發(fā)現(xiàn)的無意識幻想,上述這些形成物在內容甚至最微小的細節(jié)上均相符”。從佛洛伊德所列舉如此多樣的想象形成物與精神病態(tài)結構中——無論有無意識、實際執(zhí)行,或想象、主體所承受或投射到他人——均可找出一個同樣的內容,一種相同配置。
同樣地,在治療當中,精神分析師亦致力于從夢、癥狀、付諸行動、重復行為等無意識產物背后析離出其深層幻想。分析探究的推展,甚至使某些與想象活動相去甚遠,且在最初分析中彷佛僅受到現(xiàn)實要求所支配的行為面向,顯得猶如無意識幻想的散發(fā)物、“衍生物”。就此角度而言,主體的全部生活均顯示它受到一種我們——為強調其結構化特征——可稱為幻想底(unefantasmaüque)的事物所形塑、配置。這種幻想底不應被設想為只是一種主題底(une thématique),即使對每個主體而言,它均有濃厚的獨特性。它有其專屬動力;幻想結構會力圖表達,力圖找到一條通達意識與行動的出路,并且不斷地將新的材料吸引進來。
IV.幻想與欲望的關系最為密切;由佛洛伊德Wunschphantasie ,或欲望幻想一詞即可證明。然而應如何設想這層關系?我們知道,對佛洛伊德而言,欲望的來源與模型在于滿足的經(jīng)驗:“最早的欲望(Wünschen)似乎是對滿足之記憶的一種幻覺式投資”。這是否意味著最原始的幻想,是那些傾向找回與內部緊張升高、減除的最早經(jīng)驗有關之幻覺對象的幻想?可否說最早的幻想是對象的幻想——欲望針對著幻想對象,正如需求針對著自然對象?
對我們而言,幻想與欲望的關系似乎更為復雜??v使在最粗略的形式之下,幻想也顯得無法被化約為懷有欲望之主體的意向性目標:
1.幻想涉及一些情節(jié)——就算僅透過一個句子述說出來,一些可能最常以視覺形式予以戲劇化之有組織的場景;
2.主體始終出現(xiàn)于這些場景中;甚至在“原初場景”中,主體看似被排除在外,但實際上他不僅猶如觀察者且猶如干擾雙親性交之參與者般出現(xiàn)其中;
3.主體所再現(xiàn)、所針對的并非一個對象,而是主體亦親身參與的一個時間情節(jié)段落,在其中,角色的對調、分配均可能發(fā)生(請?zhí)貏e參閱佛洛伊德對《一個小孩被打》幻想的分析,以及這個句子所受到的語法改變;亦請參閱薛伯[Schreber]病例中同性戀幻想的轉變) ;
4.由于欲望是如此地運作于幻想中,因此幻想同樣也是防御作業(yè)的場所;它使最原始的防御過程,如回轉到自身、逆轉至其對立面、否否、投射等,有了著力點;
5.這些防御作業(yè)本身不可分地鏈接于幻想的最初功能——欲望之場景調度。在這種場景調度中,禁止永遠與欲望出現(xiàn)于同一位置。
(α)佛洛伊德曾多次以支持此看法的文句,描述其思想的這個轉換點。但對1895-1900年間佛洛伊德的概念與其演化的細密研究顯示,由于極度簡要,佛洛伊德自己的見證并未顧及他有關幻想地位觀點的復雜性與豐富性(有關此時期的詮釋,請參閱拉普朗虛與彭大歷斯:《原初幻想:起源的幻想,幻想的起源》。
(β)蘇珊•交沙克(Susan Isaacs) 在《幻想之性質與功能》一文中,主張采用幻想的兩種書寫方式(fantasy 與phantasy)分別表示“有意識的白日夢、虛構等”以及“……無意識心靈過程的原內容”。她認為如此既改變精神分析術語,同時又忠于佛洛伊德思想。然而相反地,我們認為她所提出的區(qū)分與佛洛伊德觀點的復雜性并不一致。無論如何,在翻譯佛洛伊德的文章時,如果我們必須在某些段落中選擇譯為phantasme 或fantasme,這種區(qū)分將導致最為專斷的詮釋。

上一篇:泄殖腔(理論)
下一篇: 傳會transference